首頁 >人物 >

王戎與阮籍,隔著山河之遠

王戎是竹林七賢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世說新語》記錄了一些他的家庭生活場景,頗為動人:

王戎的兒子王萬子死了,王戎悲痛得不得了。山簡(山濤的兒子)來探視他,說:“小孩子罷了,何至于傷心成這樣?”——這話可見當時下一代夭折率之高,人只有讓自己冷漠,不然承受不住高頻打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王戎說了一句即使在《世說新語》中也顯得格外真情流露又直指人心的話:“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p>

王戎的妻子常常稱王戎為“卿”。王戎說:“妻子稱丈夫為卿,在禮節(jié)上不尊敬,以后不要再這樣稱呼了?!?/p>

妻子說:“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親近你喜歡你,所以才會稱你為卿;我不稱你為卿,還有誰該稱你為卿呢?

王戎于是也就由得妻子這樣叫了。從此留下一個成語,叫“卿卿我我”。這樣輕松歡快的夫妻對話,古代文學中真是很少見,放在今天,可以叫“撒狗糧”了。

可就是這對夫妻,吃相卻非常難看。

《世說新語·儉嗇》中,王戎是頻頻亮相的人物。他做到司徒這樣的高官,既顯貴,又富有,房舍、仆役、良田、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高科技產(chǎn)品,代表當時最先進的生產(chǎn)力)……洛陽一帶沒人能和他相提并論。家中的契約賬簿很多,他常常和妻子在燭光下擺開籌碼,計算財務。

他還很有專利意識,家里李樹結的李子特別好吃,王戎就賣了賺錢,怕別人得到種子,賣李子前,總是先把李子核給鉆透了。

王戎對親人更是摳。侄兒成親,他只送一件單衣作為賀禮,更奇的是,后來又討要回去。女兒出嫁,借了王戎幾萬錢,回娘家時,王戎的臉色很難看,女兒趕緊還了錢,他才顯出釋然的樣子。

但《世說新語·德行》又說,王戎父親去世時,父親的老部下送了他幾百萬錢,王戎一個子兒也沒要,卻是很清廉的樣子。

此外,王戎和阮籍的關系如何,也有相反的記錄。

《世說新語·簡傲》注引《竹林七賢論》說,阮籍比王戎大24歲,但兩人“相處如時輩”。阮籍對王戎喜歡到什么地步呢?看下面這個著名的場景:

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王安豐就是王戎,因為他有個安豐侯的爵位。阮籍在鄰居家美貌老板娘身邊睡覺,可是又什么都沒干。這時候,他是把王戎這個青春期少年帶在身邊的。

但《世說新語·排調》中卻有這樣一則:

嵇康、阮籍、山濤、劉伶在竹林中暢飲,后來王戎來了,阮籍說:“俗物已復來敗人意!”——阮籍口中,王戎不再值得“清賞”,相反卻是“俗物”了。

其實,不是《世說新語》自相矛盾,而是王戎活了72歲高齡,他出生的時候還是曹魏的盛世(234年),去世時西晉即將滅亡(305年)。時代變化很大,與時沉浮的王戎,也跟著面目全非。

看似彼此沖突的記錄,卻都是王戎人生不同階段里的真實面相。阮籍、嵇康代表名士的理想,但現(xiàn)實之中,大多數(shù)名士是什么樣?王戎恐怕更加典型。

王戎出身瑯琊王氏,是當時第一流的高門。大家族子弟眾多,想在其中脫穎而出,需要一些獨特人設。王戎的特質,是過人的聰明與淡定。

有個著名的小故事,王戎7歲時,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匆娐愤呌锌美顦?,果實把樹枝都壓彎了,別的小孩都去搶著摘果子,王戎卻說:“長在路邊的李樹,果子卻沒人摘,這李子肯定是苦的。”大家一嘗,發(fā)現(xiàn)王戎說對了。

其實,佛教典籍中早有類似的故事。是后人把這個故事附會到王戎身上,還是王家借用這個故事炒作自家神童,就不好說了。

作為出色的名士,王戎還必須善于清談,15歲就得到阮籍青眼,沒有絕佳的天資,不可能做到。清談分兩個層面:一個是討論世界的本質是存在還是虛無,圣人的人格究竟怎樣之類玄妙的問題;一個是源自漢代的“月旦評”,也就是評價當世人物。

后一個層面的清談,很容易成為世家大族之間“花花轎子人抬人”的手段。王戎精通前者,更格外擅長后者。在《世說新語》的“賞譽門”和“品藻門”里,王戎頻頻亮相,他想說誰的好話,就能把對方的一切優(yōu)點或缺點都夸出花兒來。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德行》)

太保指王祥,是王戎的祖父輩,那個著名的“臥冰求鯉”的大孝子。曹魏正始年間,清談風靡,大家喜歡的是何晏、王弼,王祥只有德行高尚的名聲,像個過氣的老頑固。

但王戎說,王祥哪里是不善于清談呢?只要和他聊兩句,就會發(fā)現(xiàn)他說話道理允當、言辭清遠,只是德性太高尚,掩蓋了語言才華而已。就這樣,王戎給自己的祖宗臉上敷了一層金粉。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賞譽》)

和天才橫溢、魅力無窮的阮籍、嵇康比,山濤顯得比較平淡。連山濤的妻子都說,你和人家在一起,“才致殊不如”。

于是王戎就換了個角度夸,說山濤就像沒有雕琢過的玉,沒有冶煉過的金,誰都知道他是個寶,只是他的好處,一般人說不出。

阮籍對王戎從好評到厭煩,一個原因恐怕就是王戎在這個游戲里玩得過于歡樂了。當然,也有更實在的原因:王戎和鐘會走得太近。

《世說新語·賞譽》說,王戎“總角詣鐘士季”,鐘會評價說“王戎簡要”,并預言20年后王戎可以做到吏部尚書這樣的高官??偨鞘前司艢q到十三四歲,鐘會給王戎好評,還在阮籍之前。此時,阮籍和鐘會的關系或許并不壞,他們也許是攜手為同事的兒子宣傳造勢。

后來,鐘會和阮籍的關系變得緊張,而王戎與鐘會仍然很好。鐘會已經(jīng)害死嵇康,要去攻打蜀國的那一年(263年),還特地就伐蜀事宜向王戎問計。阮籍罵王戎“俗物”的時間,推斷是在嵇康遇害前不久,大約比較合理。

嵇康臨刑東市,阮籍郁郁而終,對王戎應該產(chǎn)生了很大刺激——要活得聰明一點,所謂“與時舒卷,無蹇諤之節(jié)”,時代需要我做什么樣的人,我就做什么樣的人,多余的話,是不必說的。

從《晉書·王戎傳》可以看出,王戎的為官之道,大體遵循兩個原則。

第一是絕對捍衛(wèi)世家大族的利益。史稱,王戎“自經(jīng)典選,未嘗進寒素,退虛名,但與時浮沈,戶調門選而已”。王戎主持官員選拔,門第高的,就讓他們家的子弟當官;出身寒門的人,則一點機會也不給??梢哉f,魏晉時階層上升留下來的最后一點門縫,就是王戎給關死的。

王戎堅持的第二大原則,是政治斗爭中不站隊。王戎和鐘會交情不錯,但鐘會謀反,王戎卻不會被當作鐘會一黨。晉惠帝的時候,有人抨擊王戎主持吏部工作不公道,但王戎并沒有因此被治罪。很多人相信,這是因為皇后賈南風一黨的人袒護王戎。

但賈皇后垮臺后,王戎雖然被免官,相繼掌權的王爺們都考慮重新起用他,可見誰也不認為他是賈后的死黨,覺得他的名望可以利用。

只不過城頭變幻大王旗,當政治斗爭演變?yōu)闅埧岬谋窒嘁?,王戎再滑頭,想要自保也越來越難了。

齊王司馬冏執(zhí)政的時候,已經(jīng)七十高齡的王戎又被任命為尚書令這樣的頂級高官。后來,兩個王爺糾合了強大的兵力來討伐司馬冏,司馬冏召集百官開會,在會上找王戎要主意。

王戎沒辦法回避,只好說,要不您就交出大權,回去繼續(xù)當齊王算了——當時的情形下,這大概確實是齊王司馬冏僅剩的活命機會。但是齊王手下的人說:“漢魏以來,王公就第,寧有得保妻子乎?議者可斬!”

于是,王戎就假裝五石散藥性發(fā)作。名士服散,是流行的風氣,開會前剛剛服過五石散,倒非常切合王戎竹林名士的身份。而藥性發(fā)作就要行散,人會喪失理智,胡言亂語,盲目奔跑。

為了證明自己剛才的話確實是喪失理智后的胡言亂語,王戎就開始奔跑,一直跑到廁所里,然后一頭栽進糞坑之中——這是告訴齊王,你不能和我一個剛服了五石散的人計較!

臭烘烘的王戎被從糞坑里撈出來。不管怎么說,齊王確實沒辦法再為剛才的話和王戎算賬。幾天后,齊王在權力斗爭中徹底失敗被殺,而新掌權的王爺,仍然承認王戎大名士的地位。

《世說新語·傷逝》中有一則說,王戎晚年,已經(jīng)做到尚書令這樣的高官了,突然回想起自己和阮籍、嵇康的“竹林之游”,于是感嘆說:“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p>

確實,雖然同樣是所謂“竹林七賢”,彼此之間,真仿佛隔著山河之遠。 (文章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 hqrw.com.cn。)

關鍵詞: 世說新語 竹林七賢 喪失理智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