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24日清晨,上海長寧區(qū)的長街上人來人往,一隊身穿統(tǒng)一制服的公安在來來往往的行人中格外的亮眼,他們朝著長街的深巷中一個民警的家中走去。
隨后,他們敲響了一個深紅色的大門,民警應(yīng)聲打開了門,然而,在他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的時候,民警就被公安人員壓倒在地。
不明所以的民警反抗著公安的壓迫,他抬眸朝著公安怒吼道:“你們這是干什么?為什么要抓我?”
聞言,公安對著民警露出一個冰冷的笑容道:“為什么抓你,我想你心里自然有數(shù),根據(jù)我們的調(diào)查,你的情況我們已經(jīng)基本了解了,請跟我們走一趟吧?!?/p>
圖 | 公安
說著,公安人員就將隨身攜帶的手銬銬在了民警的手上, 把民警押上警車向公安局駛?cè)ァ?/p>
回到公安局面對公安人員的審訊時,民警絲毫不顯得慌亂,而是一臉鎮(zhèn)定道:“我不管你們想干什么,我勸你們趕緊把我放了,我告訴你們我也是民警,我不怕你們?!?/p>
聽到民警的話,公安一臉陰沉地盯著民警道:“你既然知道自己是民警,怎么還會做出那樣的事情,真是給我們民警的臉上抹黑,你不是一直不肯承認嗎?那你好好看看這些證據(jù)吧。”
說著,公安就把述說著這位民警的犯罪證據(jù)一一擺放在他的面前,民警看著上面所說的樁樁件件,最終,他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圖 | 抓捕現(xiàn)場
那么這位民警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又因做了哪些不可饒恕的事情而被逮捕?法院又會做出怎樣的判決?
周榮鶴,1948年,出生于上海市長寧區(qū)的一個工薪階層家庭。周榮鶴的父親是在上海市長寧區(qū)當?shù)毓S工作的一位工人。
而周榮鶴的母親是在上海市長寧區(qū)當?shù)氐囊患壹徔棌S里的紡織工人,周榮鶴父母二人的工人足夠維持家里的基本花銷,因此周榮鶴從來沒有感受到生活的窘迫。
1956年,周榮鶴也到了上小學的年紀,當他進入小學校園的那一剎那,周榮鶴瞬間喜歡上了這個學校,學校里的陳設(shè)齊全,甚至還有他沒有見過的東西。
圖 | 小學生老照片
于是,秉著他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周榮鶴并沒有向其他第一天來上學的小朋友露出沮喪的表情,而是在學校里轉(zhuǎn)了個遍,希望能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涯中,周榮鶴給老師們的印象是一個活潑好動,心思敏捷,學習上進,團結(jié)友愛的一個孩子。
周榮鶴的代課老師沒有一個不喜歡他,就連班里的同學都喜歡跟他做朋友,而他也一直是父母的驕傲。
周榮鶴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考入了上海市的一所重點中學,進入中學之后,周榮鶴在自己的學習上沒有絲毫的懈怠。
圖 | 中學生老照片
自從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父親所工作的工廠,看到修理機器的那些技術(shù)人員時,他就知道知識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所以他立志要成為一個好學生。
最終可以通過自己學習的知識為這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初中的三年學習生活,讓周榮鶴成為了一個有知識沉淀的人,而他也不負眾望,順利地進入了高中,開始自己的高中生涯。
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周榮鶴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學習上,因為他知道現(xiàn)在想要考入大學的人很多。
而周榮鶴的夢想就是考入一所學習機械技術(shù)的學校,所以他要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圖 | 技校老照片
然而,就在一次夜里放學回家的路上,讓周榮鶴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這天,周榮鶴正走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巷里,突然,有兩個人影出現(xiàn)在了自己的面前。
他有些害怕地緊緊盯著自己眼前的人道:“你們是誰?”
那兩人聞言,輕蔑地笑了一聲道:“你別管我是誰,我們哥倆個最近手頭有些緊,小兄弟就救濟救濟?”
聽到他們的話,周榮鶴這才知道自己遇上了打劫的人了,他緊緊地捂著自己的口袋道:“我沒錢。”
圖 | 民警
那兩個人輕哼了一聲道:“喲,沒錢?那我們看看你究竟是有還是沒有?!?/p>
說著,他們就動起手把周榮鶴壓在地上搜身,這時,突然有兩位民警闖了過來,周榮鶴這才得以脫身,并向兩位民警道了謝。
自此以后,周榮鶴就改變了自己的志向,想要成為一位民警。
而周榮鶴也憑借著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上海公安學院,實現(xiàn)了自己成為一名公安的理想。
從上海公安學院畢業(yè)之后,周榮鶴又去部隊歷練了兩年,1974年,在他26歲時,被分配到了上海市長寧區(qū)的長寧公安局江蘇路派出所當一位民警。
圖 | 部隊
而周榮鶴也很滿意自己的工作,就像先熟悉一下自己的工作范圍。
派出所的老同志孫發(fā)儀看到周榮鶴這么積極,就帶著周榮鶴去了上海市長寧區(qū)月村片區(qū)了解情況。
然而,周榮鶴卻在這里遇到了讓他一見鐘情的人——蔣梅英。
當時,蔣梅英在孫發(fā)儀和周榮鶴兩個人的前面走著,周榮鶴看著蔣梅英婀娜多姿的身段以及時髦的發(fā)型,讓周榮鶴好奇這個蔣梅英長得什么樣子。
于是,周榮鶴就向帶著自己的孫發(fā)儀悄聲問道:“孫隊長,走在咱們前門的這位女子是誰呀?”
圖 | 蔣梅英
孫發(fā)儀看了一眼蔣梅英的背影道:“這是咱們這里很出名的女子,叫做蔣梅英,都已經(jīng)62歲了,可是一點都看不出來呢,你問這個做什么?”
聽到孫發(fā)儀的問話,周榮鶴也回過神兒來,知道自己問的問題有些不妥,隨后,便隨便編了一個理由道:“哦,我是看著這位女子的氣質(zhì)很好,不像是一個村里人。”
聞言,孫發(fā)儀點點頭道:“這樣啊,蔣梅英當然不是農(nóng)村人了,人家可說是浙江鎮(zhèn)海那邊的一戶大戶人家里的大家閨秀,還受過良好的教育,尤其是那個外語更是出眾。
只是她嫁給了月村的周君武,才來到這里的,而且人家年輕的時候可是民國時期上海的“十大美女”之一,當時“美麗”牌香煙盒子上的美女就是人家哩?!?/p>
圖 | “美麗”牌香煙
周榮鶴了然地點點頭道:“那娶到一個這么有才情的姑娘一定很幸福吧?!?/p>
孫發(fā)儀心中也不可置否,他贊同地說道:“是啊,兩個人還有一兒一女,只是,他的丈夫在1971年的時候發(fā)病去世了,所以她現(xiàn)在一個人住在這里?!?/p>
聽了孫發(fā)儀說蔣梅英現(xiàn)在一個人生活,周榮鶴的心思頓時活絡(luò)了起來。
接著,周榮鶴又出聲問道:“那她現(xiàn)在一個人生活,她的孩子們呢?您不是說她有兒女嗎?”
孫發(fā)儀耐心地向周榮鶴解釋道:“她的兒女一直在外地生活,隔一段時間就會來看看她,而且還有周圍的鄰居幫忙,她的日子都不算難過?!?/p>
圖 | 公安老照片
綜合孫發(fā)儀告訴周榮鶴的那些信息,他的心中有了想法。
在周榮鶴熟悉了自己的工作范圍之后,他就開始一個人去月村巡視情況。
這天,周榮鶴像往常一樣以工作之由獨自來到了月村,了解了月村的基本情況之后,周榮鶴輕車熟路的就找到了蔣梅英的家。
周榮鶴敲開了蔣梅英的門,而蔣梅英看到是穿著一身制服的民警,趕忙將周榮鶴迎進門來,而在蔣梅英開門的那一刻,周榮鶴的全部視線都落在了蔣梅英的臉上。
他沒想到,都已經(jīng)年過花甲的蔣梅英還是風韻猶存,面容姣好,膚如凝脂,再加上蔣梅英與生俱來的古典氣質(zhì),一點都看不出已經(jīng)是62歲的人了,說她40歲都沒有會懷疑。
圖 | 蔣梅英
不過,蔣梅英也的確是周榮鶴描述的那樣,在她年輕時,就有很多達官顯貴想要追求她,但蔣梅英絲毫不為所動。
在當時的眾多美女中也算是一股清流了,所以,即使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年過花甲,那容貌也是上乘之姿。
周榮鶴坐在蔣梅英的院子的小凳子上一直在欣賞著蔣梅英的美貌,而蔣梅英則是給周榮鶴沏了一壺好茶,給周榮鶴倒了一杯放在他的面前道:“不知您今日前來有何要事?”
周榮鶴一聽蔣梅英說的話都是滿滿的文人氣息,這讓周榮鶴更是愈發(fā)對蔣梅英沉迷。
回過神兒來的周榮鶴訕訕地笑了一聲道:“也沒什么大事,就是想到您家做個客,跟您交個朋友,過來問問您有沒有什么需要幫助的,若是有的話,我們民警很樂意為您服務(wù)。”
圖 | 公安上門了解情況
聽到周榮鶴的話,蔣梅英真心地向周榮鶴道謝:“真的很謝謝您,警民一家親,咱們的確可以做朋友。不過,我這里一切都挺好的,多謝您的關(guān)心。”
周榮鶴起身擺了擺手道:“沒事沒事,看您都挺好的,那我就放心了,沒什么事,我就先走了。”
蔣梅英見周榮鶴就要起身離開,蔣梅英自然跟在周榮鶴的身后將他送出門。
只是讓蔣梅英沒想到的是,周榮鶴突然轉(zhuǎn)身,伸手一把把蔣梅英抱到了自己的懷里,隨后,他一手拖著蔣梅英,一手捂住蔣梅英的嘴把她拖到了屋里。
圖 | 蔣梅英的家
周榮鶴把蔣梅英拖到屋里之后,緊接著就對她實施了侵犯,事情結(jié)束之后,周榮鶴還用言語警告蔣梅英不要把今天難得事情說出來,不然就讓她吃不了兜著走。
蔣梅英沒想到自己都到了這把年紀了,居然會遭受到這樣的事情,而且這個人還是一位民警,這讓蔣梅英更加害怕。
所以,已經(jīng)62歲的蔣梅英一直不敢聲張此事,但這件事情卻成為了蔣梅英心中的一根刺。
直到1978年8月,蔣梅英終于下定決心給長寧公安分局寫一封檢舉信。
圖 | 檢舉信
在信中,蔣梅英敘述了事情發(fā)生的整個過程,并且讓公安局應(yīng)該注意一下周榮鶴的個人生活,因為身為一個民警來說,生活作風有問題,可能會引起大麻煩的。
只是讓蔣梅英沒想到的是,蔣梅英的這封檢舉信并沒有得到公安局的重視,在他身為民警的這幾年時間里,他利用自己的職務(wù)之便,先后對3名婦女實施侵犯。
在1979年,周榮鶴在幫助矛女士調(diào)解與她的丈夫離婚矛盾之時,闖進了矛女士的屋內(nèi),對矛女士實施了侵犯。
而在1981年,周榮鶴又接著調(diào)解孫女士和她的男友之間的糾紛,對其進行強占,同年,周榮鶴也是因為幫忙調(diào)解王女士的家庭矛盾而霸占了王女士。
圖 | 調(diào)解矛盾
但是周榮鶴在工作上積極主動,又有責任心,所以在周榮鶴做了5年民警之后,就被調(diào)到了分局負責信訪接待工作,之后又任職公安局的領(lǐng)導。
而被周榮鶴侵犯的這3名女性都很害怕周榮鶴,所以一直不敢聲張,而蔣梅英也因為周榮鶴再也沒有來找過她而淡忘了這件事。
只是,在1983年,國家開始“嚴打”違法犯罪,于是,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周榮鶴就想起了自己之前干過的事情。
在這個時期,周榮鶴害怕自己做的事情被發(fā)現(xiàn),每天都心驚膽戰(zhàn),有時候他甚至想寫一封坦白信去坦白自己的罪過,也好過現(xiàn)在心里每時每刻不在煎熬。
圖 | “嚴打”犯罪活動現(xiàn)場
但是,周榮鶴又不想失去現(xiàn)在這樣的生活,于是,周榮鶴便決定去找當年被自己侵犯過的幾個人。
隨后,周榮鶴先后找到了矛女士、孫女士和王女士,周榮鶴對她們進行威逼利誘,讓她們向自己保證不把這件事情說出去。
而這3位婦女也因為忌憚周榮鶴現(xiàn)在的身份地位,最終選擇了妥協(xié),并且她們向周榮鶴保證絕口不提之前的事情。
得到她們的保證,周榮鶴才逐漸地放下心來,現(xiàn)在就只剩下蔣梅英一個人了,只要把她搞定,自己就無后顧之憂了。
于是,在1983年10月21日晚上八點五十分,周榮鶴趁著夜間沒人,騎著一輛自行車悄悄地去了蔣梅英的家里。
圖 | 蔣梅英家的大門
周榮鶴敲響了蔣梅英家的大門,蔣梅英也聽到敲門聲打開了大門,卻沒想到來人居然是周榮鶴。
當蔣梅英看到周榮鶴的那一刻,愣怔了一下。
周榮鶴看著兩鬢斑白的蔣梅英,精油中恍如隔世的感覺,周榮鶴走進了蔣梅英的屋里,對著蔣梅英微微勾唇笑了一下道:“蔣梅英,我今天過來主要是想給你道個歉。”
聽到周榮鶴的話,蔣梅英微微皺眉,一臉不解地問道:“什么?什么道歉?”
周榮鶴看到蔣梅英的反應(yīng)覺得她應(yīng)該忘記了此事,但是不管怎樣,他也要道歉。
圖 | 道歉
周榮鶴一臉歉意地看著蔣梅英道:“是這樣的,以前我對你不尊重,對你做了出格的事情,所以想給你道歉,還請你能原諒我。”
蔣梅英聽完周榮鶴的這一大段話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蔣梅英也不想多提此事,所以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這件事情我早已經(jīng)忘記了,再說過去的就過去了,現(xiàn)在就不要舊事重提了。”
周榮鶴看這蔣梅英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是原諒他了,隨后他又接著說道:“好,不過我現(xiàn)在還有另一件事想跟您說一下,就是現(xiàn)在國家嚴打違法犯罪,所以現(xiàn)在想到我以前做的那些混賬事就害怕,我今天向您道歉了,你不要把這件事情講出去好嗎?就算我拜托你?!?/p>
圖 | 公安走訪調(diào)查
蔣梅英聽到周榮鶴說什么違法犯罪,心里有些害怕就不想再跟周榮鶴多說什么了,于是就把周榮鶴往門外趕去。
一邊趕還一邊叫嚷道:“你不要說了,當心被別人聽到,我就解釋不清了,你趕快出去。”
而周榮鶴聽到蔣梅英高聲叫嚷,心里也是又驚又怕,撲上去一把捂住了蔣梅英的口鼻,還在蔣梅英的耳邊說著:“你不要嚷,要是讓別人注意到是會出事的,到時候我就要倒霉了?!?/p>
但是被周榮鶴捂住的蔣梅英以內(nèi)呼吸不暢拼命地掙扎,而蔣梅英也是掙扎,周榮鶴捂得就越用力。
圖 | 謀殺
漸漸的,蔣梅英掙扎的力度慢慢的變小了,最后躺在周榮鶴的懷里一動不動。
隨后,周榮鶴冷靜下來放開了捂住蔣梅英口鼻的手,卻發(fā)現(xiàn)蔣梅英口鼻出血,像是暈了過去,他推了推蔣梅英,但蔣梅英卻沒有絲毫的反應(yīng)。
索性周榮鶴一不做二不休,硬生生地掐死了蔣梅英。
隨后,周榮鶴便騎著自行車逃離了現(xiàn)場。
1983年10月23日,蔣梅英的鄰居發(fā)現(xiàn)蔣梅英已經(jīng)兩天沒有出門了,而且她都已經(jīng)71歲了,她的鄰居害怕出現(xiàn)什么意外,于是就找來了派出所的公安。
圖 | 公安
公安打開蔣梅英的房門之后,才發(fā)現(xiàn)蔣梅英已經(jīng)去世了,隨后,公安立馬對蔣梅英的死因展開調(diào)查。
但是由于現(xiàn)場沒有有利的證據(jù),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案情卻沒有絲毫的進展。
直到1983年的12月20日,蔣梅英的兒子突然想起了媽媽曾經(jīng)對他說過:周榮鶴曾經(jīng)在1974年時,到自己家里做客,說是要與母親交朋友,而且母親還被他侵犯過,馬上就引起了公安的高度懷疑。
就在此時,公安局的老民警孫發(fā)儀也想起來蔣梅英在幾年前還投遞過一封檢舉信。
圖 | 公安審訊犯人
當他把信找出來,閱讀了上面的內(nèi)容后,立馬將周榮鶴帶到了公安局。
經(jīng)過公安的一番審問,周榮鶴最終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徑。
最后,在1985年7月,經(jīng)過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法院的審理,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周榮鶴死刑,而周榮鶴也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葬送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