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這個爛尾樓,我的家也不會散了?!?/p>
說這話的是一位單親媽媽陳艷春,因為買的房成了爛尾樓,她的家散了。
這個爛尾樓就是昆明官渡區(qū)別樣幸福城小區(qū),因為爛尾已經(jīng)成了徹徹底底的別樣爛尾小區(qū)。
當初買這個小區(qū)是想要給女兒一個更好的家,更好的生活條件,她掏出了畢生積蓄,還從銀行貸款35萬元,買了一套60平米的一室一廳。
現(xiàn)在她每月背著4000元的房貸,卻沒有任何收入來源,丈夫因為這個遙遙無期的爛尾房子和她離了婚,為了省房租,她帶著女兒搬進了這個爛尾樓。
這里沒水沒電,晚上還有野狗狂吠,她每晚都不敢睡覺。
在她的帶動下,陸續(xù)有幾十戶人家搬了進來,這些人都是用盡畢生積蓄才買了房子的人,房子爛尾帶給他們致命一擊。
他們有的是為兒子買的婚房,有的是買的養(yǎng)老房,如今買婚房的住戶房子還沒交兒子就離婚了,還有買養(yǎng)老房的住戶老伴已經(jīng)去世......
在這個沒水沒電的爛尾樓里面,他們是怎樣生活的?
爛尾樓的開發(fā)商又是怎樣的情況?
無處可去的單親媽媽
幾天前,單親媽媽陳艷春收到了銀行的余額提示,她現(xiàn)在全部資產(chǎn)就只剩6000元錢了,而她光每個月就要面臨4000元的房貸,還有吃喝等基本需求開銷,女兒還在上學也需要錢。
說起自己的境地,她就忍不住絕望,她覺得自己真是到了無處可去的地步。
房子交房日期之前,她和丈夫還有孩子老人一家人擠在城中村里面,那個地方又小又破,但是現(xiàn)在看來竟然變得還可以了,和這個四面透風,下雨潮濕,門窗水電都沒有的地方比起來起碼可以住。
她回憶當初的日子:“如果不是這個爛尾樓,也許我的丈夫就不會和我離婚?!?/p>
房子爛尾好幾年,丈夫和她幾乎天天爭吵,那個家也真的被吵散了。
再后來是四年前,她的老父親車禍重傷,家里的積蓄全部拿出來治療,一分錢都沒有了。
到了今年疫情的時候,她和朋友合開的餐館也倒閉了,5月份城中村房租到期,她是真到了絕路上了,只好搬到這個爛尾樓。
她是第一戶搬到這里的住戶,剛搬進來的時候簡直是噩夢,每晚她害怕的睡不著覺。
這周圍都是荒地,雜草叢生,陳艷春看到這里的草長的比人還高,甚是嚇人,而門口還有個保安守著門口不讓外人進入。
她沒有辦法,自己的家自己要守住,憑什么不讓住,她拿了一把很粗的鎖鏈捆在腰上,沖著保安說:“你們是為了工作,我是為了生活,我快活不下去了!”
保安聽到也不再說什么,讓她進去了,她說這是她的家,她要堂堂正正守住。
她買的房子在11層,但是現(xiàn)在沒有電梯,那黑漆漆的電梯洞看著特別嚇人,她就臨時住了大門前面廢棄的工棚。
工棚里面很潮濕,而且夏季很悶,還有蚊子在耳邊嗡嗡叫著,那聲音在寂靜的夜里像嬰兒啼哭,她有時候也舉得可能是附近有野貓,具體分不清,因為她害怕,晚上都是裹著被子蜷縮著,生生熬到早上五六點才敢睡一會。
有次進來還被十幾條野狗圍攻,她用雨傘抵擋了一會才終于逃進了大門。
其實更讓她難過的是昆明的雨季,每次下大雨,這里就會有很多積水,一次她的家具還全部被浸濕了,都泡壞了。
那次還是晚上,她還在睡覺,醒來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屋子里的雨水已經(jīng)積到她的床下面一點的位置了,哪怕晚醒來一會兒,估計她人就被泡水里了。
“雨水就像開水一樣冒著泡泡汩汩的就涌進來了,我的家具大部分都被泡壞了。”
在這之后,她就搬走了,她搬到了一棟一層的水泥房子里面。
她是五月份的時候搬過來的,后面到了6月份有好多戶業(yè)主也都搬來了,大家?guī)资司墼谝黄?,這里終于有了點人氣。
來的人里面有男性,他們自動的就開始檢查樓層里面的一些基本配置了,電梯井、門窗、轉彎空隙等,他們還搭了木板,方便上下。
有些會裝門窗的業(yè)主師傅還說免費幫有需要的業(yè)主裝門窗。
他們有著共同的境遇,生活在同一個地方,所以他們很團結,他們建的微信群名字就叫“同甘共苦一家人”。
大家到這里的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普通人,生活在一起特別有共鳴,為了節(jié)省生活成本,陳艷春把自己之前做餐館用的鍋碗瓢盆都拿出來了,做大鍋飯,一起做大家一起吃,每天交5元錢就行。
還有其他沒有住進來的業(yè)主經(jīng)常給他們送些米面糧油,他們都在一個小本子上記的清清楚楚。
這里沒有電,陳艷春買了一個灶臺,把這里面的廢舊木板集中起來,男性們把木板都一塊一塊拆好,用它們燒火,這樣非常省錢,燒完飯還可以燒幾鍋開水。
這日子算是過起來了,陳艷春也有了改造改造這里的心思,她把前面的大片荒地都開辟出來,種了蔬菜,有香蔥、芹菜、韭菜等,另外她還養(yǎng)了家禽。
剛開始的時候經(jīng)常有野狗出沒,一到晚上還有各種奇怪的聲音出來,特別滲人,為此男性住戶們自愿組織了巡邏隊,他們穿著統(tǒng)一的衣服,拿著木棍,每晚10點到11點就在下面巡邏。
白天他們在一起打牌娛樂,一起做飯吃飯,晚上一起跳舞聊天,這些樂觀的人在絕境中開出了一條生路。
對于陳艷春來說,她最心疼的就是自己女兒,她自己過這樣的生活可以,但是怎么也不愿意女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
他們半個月才能洗一次澡,這里隔絕了外面燈光華彩的世界,到處充斥著黑暗和窒息的感覺,但女兒懂事的讓她心疼,她每天看起來都很快樂,還說只要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家。
她每天都把女兒打扮的像個公主一樣,還給她買了美人魚的衣服,生活的苦自己來吃就行了,她自會為女兒的成長保駕護航。
爛尾樓——不完整的家
卯勇也是這個爛尾樓的其中一個住戶,他的家在18樓,與其他住戶不一樣的是他沒有選擇住在樓下別人的家,而是堅持找到自己的家,住了進去。
他說住在自己的家里才踏實。
這個房子也是他用全部積蓄購買的,來自貴州農(nóng)村的他來昆明打拼了13年了,好不容易攢了十幾萬交了首付,買了一套兩室一廳,準備帶著妻子孩子一起住進去。
可如今房子已經(jīng)停工好幾年了,他一直關注著房子的事,不久前聽說有人搬了進來,他也帶著妻子孩子過來了。
為了買這個房,他幾乎做了自己可以做的所有工作,從外賣員到服務員再到工地工人,只要能掙錢,他從不吝嗇自己的努力。
有一次加班時出了車禍,他的牙被磕掉了,嘴里一嘴的血,醒來的時候嘴腫的不成樣子。
他的房貸每個月有三千多,之前他做好幾份工,勉強夠房貸和家庭開支,可是最近疫情影響,他的收入大大降低,再負擔不起房貸和家庭開銷了,無奈一家老小搬進了這個爛尾樓。
對于沒有電梯的他們來說,每天回家的時候都要爬18層樓梯,樓梯旁邊沒有扶手,特別嚇人還很危險,每次他都小心的靠墻走,如果是和兒子一起,他還要一直護著兒子,不讓他碰到旁邊墻上裸露出來的鋼筋。
他開玩笑的說:“每天都在被迫鍛煉身體?!?/p>
爬的次數(shù)多了就有了經(jīng)驗,空氣中的粉塵很刺鼻,所以不能一口氣爬太快,中間休息2次最好。
為了分清樓層,在每一層的拐彎處,他都做出了獨一無二的標識,“加油!”、“你可以”、“快到了!”等等的勵志語,而到了第18層,標語就變成了“到家了?!?/p>
每次看到這句話,他的心里就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好像絕望的生活中透進了一絲絲的光亮。
家給人的感覺太好了,太令人向往了,家里的所有家具都是他一趟趟背上18樓的,這樣的付出讓他可以貪婪的吮吸著家?guī)淼臏嘏?/p>
他做過水電工,但即使如此,他看著這光禿禿的水泥墻,也犯了難,更精細的改造計劃戛然而止。
他準備在樓頂放一個大桶,收集雨水,這樣可以大大的解決家里的用水問題。
和陳艷春的女兒一樣,他的兒子也特別“沒心沒肺”,這種在我們大人看來很痛苦很絕望的日子,在他們小孩子的眼中,竟然是那樣的有趣。
搬過來的那天,看到這個空洞洞的爛尾樓,兒子反而高興的大喊:“終于有自己的家啦!”
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卯勇覺得很幸福,如果這個房子不爛尾,那該多好??!
漫漫維權路
這個小區(qū)的來源要追溯至2008年,那年在昆明市,一場別開生面的“造城運動”異軍突起,根據(jù)政府發(fā)出的文件顯示,昆明市要在5年內改造366個城中村。
而在這之中一個本土小房地產(chǎn)公司迅速成長起來,它就是這個別樣幸福城小區(qū)的幕后開發(fā)商——佳達利房地產(chǎn)。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佳達利卻不管不顧,一下攬下了很多工程項目,最終被“撐死了”。
業(yè)主們買房子的時候,工地上每天熱火朝天的在施工,陳艷春說那個時候建設速度非??欤瑤缀跏且惶煲粚拥乃俣?,他們也都欣欣喜喜的等著住進自己的小家。
誰知到了2015年,4、5號地就陷入停工。
那個時候正好趕上春節(jié),業(yè)主們以為工人們是回家過年了,年后會繼續(xù)回來建設。
年后,工人們沒有回來,反而工地冷清的就剩幾個工人,這個時候他們都意識到出了問題了。
5號地的業(yè)主馬上集資自救,他們籌集了幾千萬元把爛尾樓修建好了,目前已經(jīng)入住,可是4號地的業(yè)主們沒有這樣的經(jīng)濟水平,無法自救。
業(yè)主們馬上找到了開發(fā)商要說法,這個佳達利房地產(chǎn)公司法人代表是李留存,是一位知名女企業(yè)家。
她曾擔任云南省第十一屆政協(xié)委員,昆明市慈善總會副會長,是佳達利地產(chǎn)的董事長。
事發(fā)后,佳達利公司的辦公樓大部分人已經(jīng)不見了,公司空空如也,而李留存的辦公室有自己的私人電梯,就連記者一連幾天也見不到她。
多名業(yè)主去到售樓部討要說法,與保安發(fā)生沖突。
事情鬧到2017年,昆明市仲裁委員會裁決開發(fā)商向業(yè)主每月支付1500元的逾期損失,但幾個月后,昆明中院執(zhí)行裁定書顯示佳達利沒有財產(chǎn)可強制執(zhí)行。
譚淑文業(yè)主查閱了所有的法律規(guī)章,想找律師告開發(fā)商,可是沒有一個律師愿意代理。
她頗為諷刺的說:“官司贏了又怎樣,人家沒錢賠,我還要交房貸?!?/p>
業(yè)主們開始找各個部門反饋情況,可是從沒有得到過任何準確回復。
還有人被行政拘留,業(yè)主劉萍就是被行政拘留了,她為了減少損失每天心力交瘁,可是回去后丈夫沖她大喊:“你再鬧,這日子就不過了!”
劉萍買房子的錢是和妹妹借的,現(xiàn)在和妹妹的關系直接鬧僵了。
這個爛尾樓讓許多家庭瀕臨破碎。
黃麗華老人已經(jīng)67歲了,她用畢生積蓄全款買了房,本來想給兒子做婚房,可是如今房子爛尾了,兒子離婚了。
2020年8月2日,街道辦和派出所組織業(yè)主們開會,他們聲稱最近會復工,但并沒有具體的時間。
希望他們這些為了生活拼盡全力的人能有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