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各地法院創(chuàng)新機制、整合資源,為群眾訴求提供多種解決方案——零距離服務 一站式解紛(兩會后探落實·多元化解糾紛①)

核心閱讀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人民法院不僅要定分止爭,還要為群眾化解糾紛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提供菜單式、集約式、一站式服務。

各地法院從源頭治理、訴調對接、專業(yè)調處等方面出臺措施,真正做到群眾需要什么方式就努力提供什么方式,幫助群眾及時快捷解決糾紛。

源頭治理

主動介入調解,減少訴訟增量

“夫妻好比樹與藤,樹只顧自己長,藤就長不快……”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人民法院梅葛調解室內,一名身穿民族服飾的梅葛樂師調解員正在用民歌安撫一起離婚糾紛的當事人。雙方逐漸平復心情,敞開心扉。

法官和梅葛樂師調解員組成的“民歌法庭”,正是姚安縣法院推出的特色調解室,為少數(shù)民族群眾提供更有親和力的解紛服務。“作為彝族群眾口耳相傳的民歌,梅葛調是當?shù)厝罕娀ハ嘟涣?、訴說情感的重要方式。將法、理、情融入梅葛調中,矛盾糾紛化解就能更加有效。”姚安縣法院立案庭庭長黃幸說。

為了有效化解訴前矛盾糾紛,云南省共設立基層調解室493個,包括梅葛調解室、金花調解室等頗具民族特色的調解室。調解室聘請熟悉法律政策、知曉民風民俗的調解員參與法庭調解工作。當有糾紛產生時,調解員會主動介入,引導雙方化解矛盾。去年云南省以調解方式結案民事訴訟案件20萬余件,占民商事案件結案總數(shù)的52%。

“不僅如此,我們的法官和調解員還會入鄉(xiāng)入村,在鄉(xiāng)鎮(zhèn)設立巡回審判點,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黃幸說。今年初,姚安縣法院巡回審理了一起贍養(yǎng)糾紛案件,因原告年老出行不便,法官決定將此案作為巡回審判案件,在村里開庭審理。

一番耐心勸解、釋法,當事雙方化解了誤會。“庭審開到田間地頭,不僅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也讓群眾見證法院公平公正的審判過程,在旁聽中增強法治意識。”黃幸說。

“通過調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才能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共選聘特邀調解組織1046個、特邀調解員4092名,去年全年通過委派委托調解化解矛盾糾紛26萬余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加大基層調解室建設,設立巡回審判點,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wǎng)格,推進解紛機制便利化和一站式建設,提升訴源治理效果。”

訴調對接

整合多方資源,擴充調解力量

一大早,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市民石先生來到鼓樓區(qū)人民法院,徑直向訴訟服務大廳走去。幾天前,因一起交通事故理賠與保險公司協(xié)商未果,石先生將保險公司訴至法院。在立案窗口,了解到案情相對簡單,法官建議石先生先進行訴前調解。

很快,該案件便流轉至鼓樓區(qū)法院訴非聯(lián)動中心。“訴非聯(lián)動,顧名思義就是將調解、訴訟等不同解紛方式打通,推動矛盾糾紛從終端裁決向前端化解。”鼓樓區(qū)法院副院長林偉介紹,為了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對一些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糾紛,法院會引入各方力量,協(xié)助訴前調解,既緩解法院辦案壓力,又減輕群眾訴累。

2020年,鼓樓區(qū)法院聯(lián)合區(qū)司法局、婦聯(lián)、人社局、交警大隊等多家單位成立訴非聯(lián)動中心,并從各單位聘請?zhí)匮{解員,一套多元糾紛化解體系由此建立。

“在多元解紛模式下,當事人有糾紛訴至法院后,法院可以基于訴非聯(lián)動中心整合的資源,找到糾紛化解的最佳方案,發(fā)揮多方聯(lián)動解紛的作用。”林偉介紹,如今與鼓樓區(qū)法院訴調對接的單位已有25家,入駐調解組織7個,特邀調解員113人。

出了鼓樓區(qū)法院訴訟服務大廳,右轉便是訴非聯(lián)動中心。這里有專門的案件分流員、調解員、調解工作室。每天,案件分流員拿到從立案窗口推送的調解案件,便根據(jù)案件類型將案件分配至相應調解員。

石先生的糾紛流轉到了特邀調解員林高金手里。作為當?shù)亟痪箨犆窬指呓鹪谡{解交通事故類案件上經驗豐富。接到案件后,林高金當即與原、被告雙方聯(lián)系,并闡明責任。雙方很快達成一致,矛盾順利化解。“案件的高效辦結,離不開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打開電腦、登錄賬號,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上,林高金調解案件的全過程一一呈現(xiàn)。

“專業(yè)調解員的加入提升了相關案件的調解成功率,法院也加強業(yè)務指導,真正實現(xiàn)了訴訟與非訴訟資源的聯(lián)動。”鼓樓區(qū)法院立案庭副庭長黃麗珍說。

“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一方面,不斷擴充解紛力量,讓群眾選擇面更廣;另一方面,加強法院調解平臺與法院內部各系統(tǒng)間的對接,實現(xiàn)多種解紛方式流轉更智能、更高效。”鼓樓區(qū)法院院長李曦說。

2020年以來,鼓樓區(qū)法院民商事一審新收案件數(shù)量同比下降10.7%,萬人成訟率(當?shù)孛?萬人當中,法院受理的一審民商事案件數(shù))降幅位列全省法院首位,多元糾紛調處成效逐步彰顯。

專業(yè)調處

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化解潛在風險

“您好,下周有時間過來嗎?我們一起商討下解決方案。”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qū)人民法院,張俊正在為調解一起金融糾紛忙前忙后。前年,從法院退休的張俊選擇到馬鞍山市金融商貿訴調對接中心,成為一名專職調解員。

雨山區(qū)企業(yè)多、銀行多,金融貿易糾紛頻發(fā)。“此類糾紛案件標的額大、審理時間長,當事人訴訟成本較高。”張俊說,“長時間拖下去,對當事雙方都沒好處。”為了改變這一情況,馬鞍山市金融商貿訴調對接中心在雨山區(qū)法院正式掛牌成立,專門受理個人、企業(yè)、金融機構之間的金融商貿糾紛。

因房貸逾期未還,馬鞍山一家銀行準備將市民劉玉剛(化名)告上法庭。張俊得知此事后,主動和當事雙方對接,詢問具體信息。原來,劉玉剛家中突遭變故,影響了按期還款。

“這樣的糾紛調解,既要考慮到群眾實際困難,也要保護銀行的合法利益。”為了妥善解決問題,張俊多次與雙方面對面商談,一遍遍協(xié)商調解方案。最終,雙方達成協(xié)議,劉玉剛在6個月之內還清逾期欠款,未逾期部分按原有合同規(guī)定繼續(xù)執(zhí)行。6個月緩沖期,讓劉玉剛長舒一口氣。

“金融商貿糾紛專業(yè)性強、影響大,專業(yè)力量介入調解,能有效化解潛在風險,減輕法院訴訟壓力,讓矛盾不上交。”張俊說,去年整個訴調對接中心受理的金融商貿類案件有近千件,調解成功率達到80%。

在家事審判中,雨山區(qū)法院采用“圓桌審判”,對法庭進行創(chuàng)新布置,緩解對立情緒,促進矛盾化解。雨山區(qū)法院家事審判庭庭長潘姝說:“法院還推動成立了家事多元調解委員會,我們將更多地整合婦聯(lián)、公安、心理咨詢機構等單位的力量,深化家事審判改革,促進家庭和社會和諧。”

關鍵詞: 人民法院 解決方案 馬鞍山市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